收到一封朋友寄來分享的mail -『再富也要窮孩子』,與大家分享。


大部份華人有一個『再苦都不能苦孩子』的傳統觀念,所以父母都會盡可能呵護並滿足孩子;在澳洲,人們卻信奉『再富也要窮孩子』的教育理念,因為他們認為,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。

在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,左邊是一隻蒼鷹,右邊是一匹奔馬。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里和馬到成功,而是象征一隻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。原來,那隻蒼鷹,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,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飛行本領,結果忘了學習覓食,只飛了3天就活活餓死了。

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──磨坊老板給的活多,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夫家;而後又嫌農夫餵的飼料少,又要求與其他馬對調,最後到了皮匠家──不必幹活,飼料又多,好不愜意。然而過沒幾天,牠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。由此可見,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,無論他多有才華,日後多有成就,生命都有缺憾,不能算是一個健全的人。

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,許多動物在牠們的幼兒很羸弱時,會把牠的幼崽含在嘴裡或護在翼下,怕牠們遇險而夭折;但當牠們的孩子長大些,牠們卻會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趕離自己身邊,讓牠們獨自去經歷風雨、練就生存本領,甚至不給孩子留下回頭路。惟有如此,孩子才能經得起風浪襲擊,才能夠絕處逢生。

含在嘴裡、護在翼下和趕離身邊(只掛在心上),都是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的體現,動物都深知慣子如殺子的道理。再富也要窮孩子,才能逼孩子學習獨立前行,學會感恩惜福,畢竟,孩子的後半生我們已不能參與了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nafa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